對于手頭預算有限的小伙伴而言,至強CPU自然也就成了DIY電腦時的一種無奈選擇,工藝雖相對落后,但較高的性價比仍然讓人心動。那么,具體至強CPU怎么樣呢?酷睿和至強的CPU有什么區別呢?本文就來聊聊這個話題,文末會附上部分Intel至強cpu天梯圖供大家參考。
其實,在大多數非專業用戶的普通消費眼中,至強CPU指的大多數是“大船靠岸”的“洋垃圾”。毫無疑問,它就是國外服務器或數據中心淘汰的電子產品,但對于樂于折騰,追求性價比而言的朋友而言,它仍舊有一定的可取之處。
? 核心數多:至強系列的CPU一般都有很多核心,有些甚至超過40個核心,可以提供強大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和并行計算能力。
? 緩存大:一般都有很大的緩存,有些甚至超過50MB,可以加快數據和指令的訪問速度,提高運算效率。
? ECC RAM支持:支持ECC RAM(錯誤檢查和糾正內存),這是一種可以檢測和糾正內存中的數據錯誤的內存類型,可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。
? RAM容量和帶寬大:支持更高的RAM容量和帶寬,有些甚至可以支持高達768GB的RAM和六個內存通道,可以處理更大規模和更復雜的數據集。
?
? 時鐘頻率低:至強CPU一般時鐘頻率較低,一般都在1.XGHz到2.XGHz之間,有些甚至低于1GHz。這對于一些需要高主頻的應用場景,如游戲、視頻編輯等,是不利的。
? 不支持超頻:至強系列的CPU都不支持超頻功能,這對于一些追求極致性能的玩家來說,是不夠滿足的。
? 不帶板載顯卡:即沒有核顯,需要配合獨立的顯卡來顯示視頻和圖像。
? 架構和工藝落后:基本都是歷代近十年的產品,屬于古董級CPU,在架構、工藝上嚴重落后于現代的CPU。
? 質量和售后不保障:沒有正規的售后和技術支持,經過了長時間高負載運行或者不規范拆卸運輸等過程,導致它們存在潛在的質量問題或損傷風險。
“高風險高回報低付出”是選擇至強CPU的典型特征,“至強CPU怎么樣”這個問題答案如何,具體還得看你自己的選擇。?
?
其實,上面關于至強CPU優缺點的闡述,就已經解答了酷睿和至強的CPU有什么區別的問題。接下來,我們再來補充完善下二者的區別。
? 時鐘頻率和超頻:酷睿的時鐘頻率一般高于至強,因為酷睿系列更注重單核性能和響應速度。部分酷睿系列還支持超頻功能,進一步提升性能。而至強系列不支持超頻功能,因為至強系列更注重穩定性和效率。
? 核心數和線程數:至強CPU的核心數和線程數一般遠高于酷睿,新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擁有多達56個核心和112個線程,差不多是酷睿 CPU的3倍。
? 緩存:至強的緩存一般大于酷睿,因為至強系列需要處理更多的數據和指令。大多數至強系列的L3緩存在15-30MB之間,新款有些甚至超過100MB,是酷睿系列的數倍。
? 板載顯卡:酷睿大部分CPU都帶有核顯。而至強則正好相反,需要配合顯卡或集顯來顯示視頻和圖像。
? ECC RAM支持:至強所有CPU都支持ECC RAM,而酷睿并不支持ECC。
? RAM容量和帶寬:至強CPU支持更高的RAM容量和帶寬。低端的至強青銅處理器支持高達768GB的RAM和六個內存通道,而的酷睿i9處理器也可以支持128GB的RAM和兩個內存通道。
?
由于篇幅等原因,這里僅截取現在普通消費市場可購得的部分Inter至強CPU天梯圖供大家參考。大家可右鍵,保存到本地進行查看。
?
以上就是關于至強CPU怎么樣,酷睿和至強的CPU有什么區別,以及Intel至強CPU天梯圖的全部分享了。總之,“洋垃圾”老至強CPU對于一些追求性價比、不在乎質量和售后、有一定技術水平和折騰精神的玩家來說,是一種可以考慮的方案。但是對于一些追求性能、穩定性、兼容性、保障的普通用戶來說,還是建議選擇正規渠道的新款CPU。